學習特色

1. 各科課程採用活動及傳統相結合的教學法,並輔以單元或主題教學、學科參觀、專題研習及課程統整等跨學科活動,以提高學生對各學習範疇之興趣;課程著重培養學生之分析、綜合、評鑑及創意等高階思維能力。
 
2. 兩文三語學習
中文科主要以普通話作教學語言,創設語境,提升學生聽說普通話的能力。各級另設閱讀課,以粵語教授,重點教授古今文學作品,增進學生的文學涵養。
英文科採用「主題式教學法」。老師會參考教科書,並因應教學目標、學生生活體驗和興趣,設計與主題有關的聽、說、讀、寫活動,幫助學生建構知識,讓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變得更有系統和有意義。小一、小二及小四另設IPA課程,讓學生能掌握準確的英語發音及提升朗讀英語的流暢度。
中、英文科特設說話課,專門訓練學生的朗讀、表達及演說的技巧。而英文科更設英語室,希望學生在良好的英語環境下,由外籍老師帶領進行有趣的英語活動。
除中、英兩語文主科外,各級亦有開設普通話科及英語會話科,由操母語的老師專門任教,以小班教學形式進行,通過不同的情境教學,增加學生學習普通話及英語的機會。
每逢周四定為中、英語文日,提供適切平台,舉行各類型攤位、表演活動,從中鞏固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。此外,圖書館每年推行不同主題的閱讀計劃,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、能力和態度,以達廣泛閱讀之效。
 
3. 本校積極推行STEM教育,目的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,並懂得運用STEM思維模式的六個層次去解決面對的難題(包括細心觀察、分析問題、擬定策略、解決問題、反思優化及創新思維),以及發揮其創意潛能。為配合STEM發展,我們除在英文常識科、科學研習課、電腦課及數學科課程內加入STEM元素,加強跨學科學習及編程教學,亦幫助學生建構科學和科技的基礎知識和技能,並以問題為本的思維模式教學,提升學生自學探究的能力。此外,還增加相應的學習設施以配合STEM的發展,其中包括創科研習室、創客工作室、溫室、水耕設施等,務求增進同學在STEM各個領域的認識。
 
4. 音樂、體育、視藝已實施專科專教。音樂、視藝合併為綜合藝術科,加入不同藝術領域的元素如戲劇、書法及拍攝等;設校園電視台,提供學生另類的學習經歷,透過影片及動畫製作訓練,提升學生的創作能力。
 
5. 照顧學生個別差異,設特別學習需要組,透過課堂及以外之延伸課程,栽培在各科具潛能之學生,啟發學生高層次的思維;另設保底課程及友輩教學計劃,協助潛能未展之學生。亦於不同的學習領域推行抽離式校本資優培訓課程,使高能力及資優生的潛能得以發揮,例如:口才訓練、中英文創意寫作、小小思考家、奧數、科學學會及情意教室等。
 
6. 2015年通過世界衞生組織認證,獲評為銀獎得主,正式成為「健康學校」。本校亦成功取得由衞生署頒發的「健康午膳優質認證」、「健康小食優質認證」,並獲嘉許為「至營學校」,並繼續積極推行全人健康計劃。上述計劃對象包括全校師生及家長,並推行各種校本活動,包括成立健康大使、課間操、周五全校運動日、午膳即場灼菜等,目的在齊心建設健康校園,幫助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、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上進的生活態度,加強他們的正面能量及抗逆力,使他們健康愉快地成長。